“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

2021-03-24 10:32: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

向长胜

贵州工程应有技术学院师,贵州威迪律师事务所律师

【摘要】当前多数高校都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法治观教育来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本文在论述大学生法治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法治素养培育现状后,提出完善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治素养;法治教育

本文发表于 杂志《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9期

本文系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辅导员项目)“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为考察视角”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7fdy25)。

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国公民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进程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推进祖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大学生在参与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思想精神,积极参与依法治国实践,推进完成法治中国建设目标,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法治素养能力。当前多数高校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中法律部分教学来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法治观教育,教学效果与全面依法治国对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尚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

1.大学生法治素养内涵

研究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首先要弄清法治素养的内涵。2018版“基础”课教材将法治素养解释为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1]。大学生法治素养就是指大学生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方式,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理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应该重点搞清楚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法律素养培育和法制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不同于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制素养培育,三者之间是递进式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着重强调的是大学生所具有的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状态和程度,着眼于大学生主体权利保障和义务履行;大学生法制素养培育是在法律素养培育的基础上,通过静态的法律制度体系完善来凸显大学生主体被动的对法律规定的服从、对法律秩序的维护和对法律权威的认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则是在大学生法制素养培育的基础上,着重构建动态的法律法规运行机制,重视大学生作为权利主体对国家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民主参与和主动监督,强调宪法至上法律权威的重要性[2]

2.大学生法治素养构成要素

根据2018版“基础”课教材对法治素养定义,结合2018版“基础”课教材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律部分内容看,大学生法治素养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能力五个方面。学习必备的法治知识是大学生提高自身法治素养的根基[3]。大学生要提高法治素养,必须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相关法治知识。树立法治意识是大学生提高自身法治素养的前提。大学学习掌握必备法治知识后,才能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形成有权利就有责任意识、有权利就有义务意识。坚定的法治信仰是大学生提高自身法治素养的力量源泉。法治信仰坚定表现为大学生认同法治、信赖法治、追求法治和尊崇法治基本要求。大学生形成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任务的理想信念,具备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基本要求。养成法治思维是大学生具备法治素养能力的基本表现。通过学习法治知识、掌握法律方法,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大学生才能养成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分析处理法律问题的法治思维模式,理解法治思维具备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和正当程序等法治思维内容要求。具备法治行为能力是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应具备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能力、认清滥用法律权利和违反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采用法律方法妥善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

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现状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至今十多年来,“基础”课教学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治观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数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法治素养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但近来,也涌现部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且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有明显增长势头。近年来,出现来山西工商学院“创业明星”马艳飞以刷业绩和代购理由实施校园贷诈骗案、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求职误入传销组织遇害案、药家鑫杀人案、林森浩投毒案和四川师范大学腾刚杀害室友芦海清案等,无不与当事者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低或欠缺有关,这说明“基础”课教学中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法治观教育效果与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推行对大学生法治素养要求之间差距很大。目前,“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教学内容单一

“基础”课教师对大学生开展法治观教育时,多数授课教师都是单纯的讲解“基础”课中法律部分内容,很少在“基础”课中思想道德修养章节部分融入法治观教育内容,致使“基础”课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部分教学出现严重分裂现象。同时,“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法治知识传授,轻法治观念引导,重刑法轻民商法知识讲授的教学现象。

2.教学方式单一

“基础”课大多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不超过40学时,法律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在10学时左右,而教材中法律部分内容几经修订,知识点全是纯法学理论知识,教材中又无法律条文和匹配案件讲解知识点。在教学时间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多数教师为了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法治知识点授课任务,多采用照本宣科式纯法治理论传统教学法,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实践教学弱

“基础”课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多,实践教学环节弱。虽然高校在制定“基础”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几乎都按照国家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求,规定了实践教学学时及教学形式,但多数高校在计算“基础”课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时,都只认课堂教学工作量,对授课教师的课外实践教学工作量不算作的教学工作量。同时,多数高校也未制定统一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实践教学结果也未纳入课程期末考核内容。这些现象,导致教师在“基础”课教学中,学时数少,知识点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很难有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开展更少,这就导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法治观教学效果。

除以上教学不足之处外,“基础”课法治观教育中还存在着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学生管理教育内容脱节问题,这突出表现“基础”课法治观教育中授课教师所举的法律案例多不来源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常见的法律案件,提不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和学习兴趣。“基础”课法治观教育中存在前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授课教师没有认清“基础”课中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定位,其次是授课教师的我教育能力不强,没有认真研究课程教材内容,将课程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最后,学校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也有一定关系。

三、完善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建议

要加强“基础”课中法治观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能力,授课教师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相关部门对高校法治教育属于德育范畴性质定性和增强法制观念的教育目标定位精神。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学校法治教育列入德育范畴,1995年国家教委、司法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更加明确地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4]。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和“05方案”均明确将高校“基础”课中法治观教育定位为德育的组成部分。“05方案”明确规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2016年7月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指导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大纲》明确规定学校法治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学校法治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大纲》还明确要求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授课教师在搞清高校法治教育性质和目标定位后,还要认真研究2018版“基础”课教材新修订内容和教材修订指导思想。根据新教材中法律部分修订内容和法治素养培育目标新要求,合理设计“基础”课中法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效果。

1. 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根据“05方案”中“基础”课规定的教学目标,《大纲》规定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开展法治教育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讲话中要求的坚持德法兼修理念培育国家法治人才精神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全章节融入法治观教育内容。如“绪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部分讲清楚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让学生理解 “基础”课教学中全面贯彻德法兼修理念增加课程中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中融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内容。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法学原理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想信念内容。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中融入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法治教育内容。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章中融入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立法要求内容。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融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中的法律规范、维护职业生活秩序中的法律规范和维护家庭生活秩序中的法律规范内容。同时,为了全面贯彻德法兼修教学理念,在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法律运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中融入道德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律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后强调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贯彻德法兼修教学理念,全课程中融入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内容,解决了“基础”课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部分教学内容分裂问题,增加了“基础”课教学中法治教育内容。

2.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设计好的法治教育内容后,要想达到理想的法治观教育效果,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抛弃过去法治观教育中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纯法治理论满堂灌教学法。选取发生在大学生成长过程情法兼容、德法兼容的真实法律案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影视教学法来增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效果。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及运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等纯法学理论知识内容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并辅以例证讲解来增强法治理论讲授效果。在讲授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重要性时,可举“北大法学院前学生会主席秦明疯狂盗窃获刑2年6个月”①案例佐证。“基础”课第一章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教学中可举此例说明秦明走上盗窃犯罪道路的一个原因是秦明受社会上存在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冲击,人生观扭曲,遇到女友怀孕流产分手突发事件时自控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

良情绪和冲动行为而引发本案。“基础”课第四章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注释秦明,1985年出于在湖南衡阳县一个极端贫困家庭,早年丧父,母亲是一名清洁工,家庭欠外债八万余元。2006年,秦明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一所重点大学,2010年,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在读研其间,他获得过学校奖学金,且竞聘成为法学院研究生学生会主席。2011年,秦明女友文莉(化名)意外怀孕,秦明无钱支付流产医疗费,女友独自流产后要求分手,秦明为了挽留女友剁手指承诺保证给女友钱花,后泯灭人性良知的他利用担任学生会主席之便寒假疯狂盗窃学生宿舍电脑、名牌手表、相机等贵重物品及现金人民币5200元。秦明于2013年3月8日落网归案,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秦明有期徒刑2年6个月。2014年9月19日,秦明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以盗窃罪终审判处秦明有期徒刑2年6个月。秦明盗窃犯罪后,母亲辞去当地清洁工工作到北京找了一份清洁工工作维持生活,法院一审期间,母亲并为减轻秦明犯罪量刑处罚,代秦明赔偿受盗学生经济损失9500元

观的积极践行者”教学中可举此例来说明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秦明走上盗窃犯罪道路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秦明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重成绩,轻价值观引导教育,最终导致秦明价值扭曲而走上犯罪道路。“基础”课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中可此例来说明大学生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的重要性。秦明利用学生会主席之便疯狂盗窃行为违反了遵纪守法的公德规范、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秦明在女友意外怀孕流产后提出分手时,为挽留女友剁手指的行为违反了恋爱中的尊重人格平等和自觉承担责任道德规范。“基础”课第六章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中可举此例来说明大学生应坚定法治信仰,形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性。秦明实施盗窃犯罪,身为北大法学院法律专业研究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但由于未树立法律意识和观念,更无坚定的法治信仰理念,缺乏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在畸形物欲观的腐蚀下,选择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的追求物质欲望的犯罪行为。同时,在“基础”课教学中,授课教师还可以将此案例案件材料,让同学们自行组织合议庭模拟法庭审理此案,同学们通过参加案件模拟庭审活动,锻炼自己的诉讼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养成法治思维意识,提高自己依法处理法律问题的法治行为能力。随着法治电视节目普及,教师可采用法治电视节目中典型案例素材,采用影视教学法对大学生开展法治观教育,如课堂上可播放信义兄弟影片资料,来对大学生做诚信守法道德观教育和法治观教育,讲清楚信义兄弟中的当事人对其所雇农民工按时支付工资行为的既是道德义务要求,也是法律义务要求。

3.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开课部门要制定统一的“基础”课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结果纳入课程期末考核要求,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认定“基础”课授课教师的课外实践教学工作量。其次是授课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采取有效的课外实践教学方法。课外法治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可要求同学们自行选择到人民法院旁听法律案件、观看视频影视法治节目和到社会中调查完成自己课外实践教学任务。同学们自行到人民法院去旁听法律案件写作旁听报告,自行课下观看今日说法和法律讲堂等热播法治剧写作观后感,自行到学校创业园、企业调研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法律问题,写作完成解决调研法律问题建议报告。大学生通过参与前述法治实践教学活动,使自己所学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联系起来,养成法治思维,形成依法法律权利和依法履行法律义务的法治行为能力。

结束语

各高校一直都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但“基础”课中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效果仍不很明显。要提高“基础”课中法治观教育实效性,高校还需从观念更加重视、增加投入,严格落实“基础”课教师的在职进修培训制度,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理解“基础”课中法治观教育性质及目标定位,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课外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改进法治观教育效果来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

[2]汪莉,方芳.论学生法治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德育, 2017 (22)。

[3]杜玉琼.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N].光明日报2018.02.23.

[4]陈大文,周扬洋.学校法治教育的性质与目标[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7(01)。


电话咨询
业务领域
律师团队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