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教学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教学的运用
向长胜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教师,贵州威迪律师事务所律师
摘 要:目前众多高校都只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内容教学来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进行法制教育。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将枯燥法律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良好教学方法,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及运用完善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内容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
本文发表于杂志《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3期
2005年后,我国多数高校都只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法律基础”中的法律篇内容教学来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集中法制教育。然而法律基础课中只有第六章至第八章共三章内容讲解法律知识,每章知识点多,理论较深,而大学一年级新生在高中阶段又缺乏具体法律知识学习,而该课程多数高校又是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除去新生军训及国庆放假时间,该课程教学时数严重不足国家教育部计划54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多数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实际授课学时不足40学时,而分到法律部分的教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只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了加强法律基础课中法律篇的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各高校都在推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很多高校都要求在法律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讲解法律篇内容。为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对常用于法制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得内涵及优势、以及目前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及完善方面有进一步探讨必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围绕一定培训的
作者简介:向长胜(1979-),男(汉族),贵州正安人,贵州工程应有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商经济法。
目的把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法律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结合目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积极研讨、交流等形式,找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接受教育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国外最先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后推广到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教学使用。我国引进案例教学法,迅速在各高校全面推广适用,特别国家教育部最近发文要求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逐步应有型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改革方面,要求各高校全面采用案例教学法,使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在“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生动、真实的法律案件引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可以把抽象的法律原理、法学概念等具体化和感性化,并且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动力。大学生的学习法律知识兴趣被激发出来,其掌握枯燥的法律理论知识也就不再困难。
第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和品质。法律案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法律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法律问题的启发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评价法律案例,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思想相互碰撞,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创新创造思维的过程。同时,大学生要分析法律案例,就要查阅必要的法学理论知识,无形中也加深了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捕捉到法学理论知识后,还要经过思考、讨论,提出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又提升学生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第三,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大学生积极参与法学案例讨论,踊跃表达自己的法律观点,既锻炼了规范法律语言的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人际交往技能。这些也是大学生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法律运用能力。
第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法律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法律实务经验,将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际,对现实中的法律热点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生活实际中选择适宜教学的典型法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案例教学法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而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案例教学法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致使其难以在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教学案例的选取问题
我国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法律基础课程配套案例教材较多,其中大量法律部分案例都是为讲理论而编造案例,更有甚者案例沦落为教师表达法律理论的形骸,要么先是介绍有关概念、构成要件等法学理论知识,然后列举一个加工后的案例,很少波及案例的精髓,同时也缺乏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的展示;要么完全照搬法院判决书,直接把繁杂的现实法律案例搬上课堂,导致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在法律案例的使用上,大量存在着以老师为教学的主角,老师介绍案情,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点几个学生回答,然后进行评判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对学生思考的启发和引导,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只能说是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翻版而已,就是常说举例教学法。
2.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
从法学教育背景看大陆法系教育的性质是一般性的人文科学教育,而非法律职业性训练,其价值目标在于培养理论型的人文知识分子,而不是应用型法律人才。在这一背景中,我国法学案例教学的功能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甚至连解释和补充说明的功能都不曾具备,只是对所宣讲理论的简单的、毫无意义的重复。2005年后,法律基础课程中大学生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范畴,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目标定位比较模糊。造成多数教师在讲授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部分内容多采取传统理论知识传授的单一教法,使学生学习的法律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脱节,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3.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问题
当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普遍是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学生对教学法律案例背后法律知识储备不足,还有就是对法律案例法院审判流程不了解,解决法律问题的法律文书写作技能不掌握有关。案例教学的核心是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并且将这种讨论和争论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然而,由于学生不懂教学案例背后法律法规知识,不了解法律案件审判流程和解决法律案件必备法律文书写作,学生就无法发现案例的法律问题并在案例教学中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作为替代性选择,由教师主导讲解法律案例就理所当然。然而,案例分析如果注重对法学理论的解释和说明,教师被置于传授者的地位而显得过于主动,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那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处于被动地位而非自主分析。而这种被动学习显然是无法帮助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建构,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其应有之义。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法律基础课中法律部分教学的建议
1.完整的实施案例教学的各环节,选取合适教学案例
在法律基础课中法律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各教学环节必须要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完整教学步骤是课前精选法律案例,课上合理展示案例,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案例,后组织同学们对法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由教师根据分析讨论案例情况总结点评。不要在教学中省掉案例教学的学生讨论分析环节,由老师简单选读案例后提问几个学生后就告诉同学案例结论,变成普通举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中运用实施的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选取的教学案例是否合适,如果选取的案例不合适,可能提不起学生的分析讨论学习兴趣。若选取不合适的负面案例,讲解又不能朝正面引导的话,不当不能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法律信仰,反而使学生对法律产生负面看法。因此,要是实施好案例教学法到达良好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案例,要成功地选择和运用案例,必须遵循方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即选用的法律教学案例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对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冤假错案应该尽量慎用、少用;选用的法律案例应该来源于法律实践,而不是教师的主观臆测、随意杜撰;选择的法律案例要与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不能理论脱离实践;选取的法律案例要与时俱进,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
2.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教学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样法律基础课中法律部分教学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用案例教学法,也不是用了案例教学法就解决一切问题,绝不能用案例教学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 要通过法律基础课中法律部分内容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大学生树立起一定法治观念,教学中就必须融合多媒体教学法、理论知识讲授法、专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法。
如法律基础课中法律部分内容中关于法律的概念、本质、特征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含义、作用、运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道路、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及法律权威等法律理论知识,主要还是靠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法来实施教学;由于法律基础课中法律部分知识点多,课时少的特殊情况,教师可以按照大学生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法律,设立大学生婚姻家庭法治观、大学生就业法治观、大学生创业法治观、大学生预防犯罪法治观、大学生诉讼法治观等专题来对大学生作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中的常用法律法规条文详细讲解;要使专题教学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又需要根据各专题的法律法规知识来选择相应合适法律案例进行教学。同时,无论教师采用理论知识讲授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法,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今天,高校法制教育中的法律知识展示都需要借助现在多媒体手段向同学们播放展示。因此,应根据法律基础课中法律部分教学的树立大学生法治观的目标定位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法制教育教学方法融合,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3.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在几年的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法律问题,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加强大学生法律实践教学,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储备法律理论知识、提高在分析讨论法律案例阶段发现问题能力,增加师生互动,达到既定的法律案例教学的目标。
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单凭教师在课堂上头十个小时教学,无论教师采用多好教学方式方法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的实践教学,才能弥补课堂教学时不足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观看欣赏一些大案要案的庭审影音资料、社会与法栏目中的各种案例解析、组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辩论赛等课内法制教育实践教学。课外法律实践教学主要是组织一些大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面对面接触,如让学生走出校园去参加人民法院审判的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旁听,暑期到律师事务所做法律实务见习,参加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禁毒日、环境保护日及宪法日等特殊重大节日法律咨询解答服务,对社会现实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理论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大学生法律实践教学,提升了大学生法学理论知识储备量,了解法律案件办案流程、掌握了基本法律案例中必备法律文书的写作技巧,这些法律实践经验解决了案例教学法运用中的师生互动不足问题,从而提升了法制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于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3(3).
[2]林国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2012(2).
[3]王权海.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9).
[4]张剑,姚才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5]程霄,王雪芳.案例教学法在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6]刘汉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与实践教学手册[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